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001年10月7日
辞&ldo;国学大师&rdo;
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ldo;国学大师&rdo;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
约摸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见成效,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方面也相应地活跃起来。有一次在还没有改建的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什么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毕竟是保留在所谓&ldo;国学&rdo;中的。当时在主席台上共坐着五位教授,每个人都讲上一通。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说了些什么话,现在已忘得干干净净。《人民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是北大校友,&ldo;于无声处听惊雷&rdo;,在报上写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我在内,就被称为&ldo;国学大师&rdo;。他们三位的国学基础都比我强得多。他们对这一顶桂冠的想法如何,我不清楚。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情况引起了一位学者(或者别的什么&ldo;者&rdo;)的&ldo;义愤&rdo;,触动了他的特异功能,在杂志上著文说,提倡国学是对抗马克思主义。这话真是石破天惊,匪夷所思,让我目瞪口呆。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想通。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ldo;国学大师&rdo;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ldo;国学小师&rdo;都不够,遑论&ldo;大师&rdo;!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ldo;国学大师&rdo;的桂冠摘下来。
辞学界(术)泰斗
这要分两层来讲:一个是教育界,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界。
先要弄清楚什么叫&ldo;泰斗&rdo;。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两者都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光谈教育界。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十年,在国内五十七年。人们常说:&ldo;没有功劳,也有苦劳。&rdo;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ldo;泰斗&rdo;从哪里讲起呢?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ldo;打&rdo;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ldo;学界(术)泰斗&rdo;的桂冠摘下来。
辞&ldo;国宝&rdo;(1)
在中国,一提到&ldo;国宝&rdo;,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ldo;国宝&rdo;,它是当之无愧的。
可是,大约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ldo;国宝&rdo;,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ldo;国宝&rdo;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当然,&ldo;国宝&rdo;这一顶桂冠并没有为我一人所垄断。其他几位书画名家也有此称号。
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ldo;宝&rdo;。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十三亿&ldo;国宝&rdo;吗?
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煞车。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ldo;国宝&rdo;的桂冠摘下来。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露出了真面目,自己是不是就成了原来蒙着华贵的绸罩的朽木架子而今却完全塌了架了呢?
也不是的。
我自己是喜欢而且习惯于讲点实话的人。讲别人,讲自己,我都希望能够讲得实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我自己觉得,桂冠取掉,里面还不是一堆朽木,还是有颇为坚实的东西的。至于别人怎样看我,我并不十分清楚。因为,正如我在上面说的那样,别人写我的文章我基本上是不读的,我怕里面的溢美之词。现在困居病房,长昼无聊,除了照样舞笔弄墨之外,也常考虑一些与自己学术研究有关的问题,凭自己那一点自知之明,考虑自己学术上有否&ldo;功业&rdo;,有什么&ldo;功业&rdo;。我尽量保持客观态度。过于谦虚是矫情,过于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ldo;夫子自道&rdo;一番。
我常常戏称自己为&ldo;杂家&rdo;。我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甚至科技领域内的许多方面都感兴趣。我常说自己是&ldo;样样通,样样松。&rdo;这话并不确切。很多方面我不通;有一些方面也不松。合辙押韵,说着好玩而已。
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我这个人在任何方面都是后知后觉。研究开始时并没有显露出什么奇才异能,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后来逐渐似乎开了点窍,到了德国以后,才算是走上了正路。但一旦走上了正路,走的就是快车道。回国以后,受到了众多的干扰,十年浩劫中完全停止。改革开放,新风吹起。我又重新上路,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
根据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学术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德国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语。我的博士论文就是这方面的题目。在论文中,我论到了一个可以说是被我发现的新的语尾,据说在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上颇有重要意义,引起了比较语言学教授的极大关怀。到了1965年,我还在印度语言学会出版的《dianlguistics》vo12发表了一篇ontheendg-neathaforthefuarruornelat,thebudherixeddialeer。这是我博士论文的持续发展。当年除了博士论文外,我还写了两篇比较重要的论文,一篇是讲不定过去时的,一篇讲-ao,u。都发表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上。在德国,科学院是最高学术机构,并不是每一个教授都能成为院士。德国规矩,一个系只有一个教授,无所谓系主任。每一个学科全国也不过有二三十个教授,比不了我们现在大学中一个系的教授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再选院士,其难可知。科学院的院刊当然都是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我以一个三十岁刚出头的异国的毛头小伙子竟能在上面连续发表文章,要说不沾沾自喜,那就是纯粹的谎话了。而且我在文章中提出的结论至今仍能成立,还有新出现的材料来证明,足以自慰了。此时还写了一篇关于解谈吐火罗文的文章。
北方城郭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镜·神寂 大唐西域记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牛棚杂忆 季羡林谈人生 学问人生 羽·青空之蓝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另一种回忆录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SARS危机 留德十年 白说 幸福了吗 痛并快乐着 英雄时代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石破天惊
梨花如雪,雪似梨花。世事翻覆,如一场大梦。少年生情愫,生离死别。一别经年,再重逢,他与她,是否还一如当初。他们如众生挣扎于红尘,然心怀家国,依然清醒通透。当往事一一揭开,他们再不放开紧握的手。...
本文江湖风情录,书名不霸气,但内容有观众意想不到的情节。金庸与古龙是武侠小说的前辈,我是怀着仰慕的心情拜读二位前辈的文章而成长的。江湖风情录有模仿二位前辈写作风范的情结存在。江湖风情录已经完稿,约一百万字,读者大可放心不会只看半部书而遗憾。江湖风情录共分三季,其第二季地狱恩仇记已经落笔正在赶稿之中,也是约百万字,等读者看完第一季正好能赶上。此书是比较古典与传统的古代武侠战争为题材的爱情故事。比较适合有还旧情节的读者阅读。主人公吴铭轼出世时是一名伤重而失忆的少年。他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通过闯荡江湖而成长为大英雄的艰难过程。主线是吴铭轼与三名颜值出众,性格各异女性的爱情故事,其副线另有二个三角爱情故事。所有爱情故事皆跌宕起伏,即在情理之中,又不乏意料之外,个中滋味希望读者自己体会。本文适合男性读者,特别是对古代战争的描述以及古代武器阵法的运用描述比较详细。本文比较写实,注重人物的内心描写,根据古代科技成就的计谋运用,有密室杀人案破解有佛家因果循环有弗洛伊德心理学运用有血腥场面有匪夷所思的各种情节,但又情理之中,让读者回味。...
陈元穿越到宋朝,附身在陈世美的身上。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变大宋的命运,而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不想做状元,更不想做驸马,他只想远远的躲开包拯,安稳的做些生意,让自己能幸福的活到老死。可老天有时候就是胡闹,你想要的他不给你,你不想要的他却偏偏塞到你怀里来。江湖,商场,官场,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把陈元吸向他不想去的地方。状元还是落在了陈元的头上,公主也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能迎着包拯的铡刀,做一个史上最牛驸马爷书友群16326,6927...
四年之前,家族被灭,林凡沦为家族余孽,机缘巧合成为上门女婿。为了复仇,他消失三年,浴血奋战,成为天下战神,傲世无双!战神归来,只为那个单纯善良的女孩苦等三年当我执起你的手,这天下便再无一人可欺你,辱你!!...
四年前,坐地阎罗为保传承以死相逼迫使陈毅封住命格,锁住神通,沦为蓝月集团的上门女婿,受尽冷眼。四年后,修为尽复,陈毅昂首而归,眼中如雷,眸似电。不求闻达问诸侯,但求快意恩仇,诉尽胸中不平气。谁也不能动我的娃。...
风起乱世天地劫,生死离渊一念间,有进无出生者墓,有来无回死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