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哲学心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作者:周国平【完结】
简介: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尼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一些什么新问题?他和现时代有什么关系周国平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与过去习惯的说法颇为不同的见解。周国平说:&ldo;尼采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理解。只有弱者才需要辩护,而尼采却不是弱者&rdo;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不是真的成为古老的传说?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第一部分
第1节:纪念版感言(1)
本书献给不愿意根据名声和舆论去评判一位重要思想家的人们
纪念版感言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纪念版感言
任何纪念都是一种提醒,让人想起被纪念之物已成过去。对于我来说,这个纪念版所提醒的,首先是我生命中二十年光阴的消逝。二十年,人的生命中一个完整的季节,足以使青年变中年,中年变老年。平时日子一天天过,浑然不觉,现在一提醒,蓦然回首,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已是遥远的记忆。
这本书可以算我的处女作,虽然我写它时已四十岁,不折不扣一个中年人了。此前的漫长岁月里,我也总在写点什么,但真实的想法往往只能诉诸私人日记,不可能公开发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解冻,上天终于给了我们这一代学人一个迟到的青春。那些日子里,万物复苏,百废待兴,我们也仿佛从冬眠中醒来,一个个都觉得自己还年轻。当时我真的年轻,单身住在一间地下室里,吃最简单的食物,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内心充满孤独感和激情,不到两个月,一气写出了这部十几万字的稿子。
现在重读这本书,我发现它也的确像是一本年轻人的著作,具有年轻人著作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当时的我,虽然读了尼采的一些作品,还正在翻译《悲剧的诞生》等著作,但远未下过系统研究的功夫。对于这位我要论述的哲学家,我几乎是凭着一种直觉去把握的,相信自己和他有着超越历史和民族的沟通,完全不顾忌客观研究所必须保持的距离。在写作时,我分不清究竟是尼采的声音在通过我喊出,还是我的声音在通过尼采喊出。我也不想分清,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熔岩终于找到了一个喷发口,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
毫无疑问,这样写出的一本论述尼采的书,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我自己的浓郁颜色,以至于当时就有读者说,读了这本书,不知道是否懂得了尼采,却懂得了周国平。不过,现在我依然认为,所发生的事情是强烈的共鸣,是尼采思想对我的经验的唤醒,在我的经验中的复活,我基本上没有误解他。当然,我对他的理解还很不全面,只看到了他的一个方面,但的确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这本书里,我主要是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的。读他的著作,最使我震撼的是他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的态度。我自己对人生也有许多困惑,然而,在我生长于其中的那个体制里,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取代了一切思考,人生思考始终处在失语状态。与尼采相遇,我的最大收获之一是找回了人性的语言。我仿佛突然发现,我完全不必再用意识形态语言曲折地表达我的人生思考了。耶稣说,把恺撒的给恺撒,把上帝的给上帝。套用此言,把意识形态的给意识形态,把人性的给人性,道理就这么清楚。尼采是一面镜子,我从中看清了自己的性质,从此愉快地走上了属于我自己的哲学之路。
在当时写的&ot;前言&ot;中,我把尼采的人生哲学归纳为两点,一是健全的生命本能,二是超越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一个归纳,既是对尼采的理解,也凝聚了我自己的思考。生物性和精神性是人性的两端,一个人惟有两端皆发育良好,拥有健康的本能和高贵的灵魂,才是优秀的人。一个社会惟有为产生这样的人提供合宜的环境,由这样的人组成,才是美好的社会。可是,在我们的传统中,本能和精神都受到压制,我们宁肯牺牲两端以成全中间的社会性,结果得到的是一种抹杀个人的平庸的社会性。出于切身感受,我心中涌动着为个人的优异正名的强烈愿望,而阐释尼采哲学恰好使我的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书出版后,反响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一再被列在大学生最喜爱的书籍之榜首,在新潮青年艺术家群体中也获得了众多的知音。之所以会有如此轰动效果,据我自己分析,原因有三。其一,在我国长期的宣传和教学中,尼采哲学一直遭到全盘否定,被简单地归结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反动的唯心主义唯意志论。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开始出现了正面评价和研究尼采的零星文章,但这本书毕竟是第一部旗帜鲜明的著作,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政治狂人还原成了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评价上的这种巨大逆转自然会给人以深刻印象。其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不同于一般哲学书,流畅而富于激情,因而能给人以新鲜感,也容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其三,最主要的是,我在书中借尼采之口谈了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当我对尼采发生巨大共鸣之时,实际上已把尼采在昨日欧洲思考的问题转换成了我自己的问题,而读者的巨大共鸣表明,它们也是今日中国许多人面临的问题,触及到了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
第2节:纪念版感言(2)
八十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到处笼罩着一种精神浪漫的氛围,这本书的受欢迎是此种氛围的一个反映。在那个年代,国门开放不久,从前被堵在门外的现代西方思潮一股脑儿地涌了进来,人们陶醉于各种新的或似乎新的思想、理论、观念,尼采、弗洛伊德、萨特、海德格尔皆是激动人心的名字,谈论他们成了一种时尚。在回顾那个年代时,学界有不同的评价,一些人誉之为新启蒙,另一些人斥之为躁动,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随着体制的转型和时代场景的突变,人们普遍感到,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原有的理论资源已经不够用,因而对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怀着一种饥渴。与此同时,&ot;文革&ot;后复学的中青年学人经过几年学习和研究,也有了初步的积累。于是,彼呼此应,风云际会,出现了国外思潮涌入的热烈场面。当然,正因为一方饥不择食,另一方功底尚浅,就免不了显得浮躁。
二十年后的今天,时代场景又一次发生巨变。如果说我们这一代学人已从中青年逐渐步入老年,那么,与人相比,时代似乎老得更快。当年以思潮为时尚的精神浪漫,已被今天以财富为时尚的物质浪漫取代,最有诗意的东西是金钱,绝对轮不上哲学。回想起那个精神浪漫的年代,真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一个古老的传说。
灵魂只能独行 吾师余秋雨 把心安顿好 笛声何处 人生哲思录 两宋风云 诛仙之问道青云 闲情的分量 另一种存在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周国平论人生 幸福的哲学 爱的四重奏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塞北三朝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周国平自选集 这个历史挺靠谱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
六岁那年,我与当保姆的母亲入住朱浣的家里,半年后,他从他母亲肚子里蹦出来,我跟妈妈去医院看他,隔着透明的玻璃窗,我看见襁褓中长得跟猴子没什么区别的他,暗暗叹息他长大了可怎么办?并且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地瓜。十二岁至十八岁,因为照顾他可以从他母亲那里得到一笔不小的报酬维持我跟母亲的生活,我的青春时代整个被他占满。这一年,我终于考上大学,离开他家,他也去国外读书,我当夜欢呼雀跃。他走的那年才十二岁,却万分不舍地拉着我的手说待你长发及腰,我就回来娶你。我摸摸我那因为他老是把口香糖粘在我头上,而剪短的一头秀发,差点没气吐血,况且,童言童语,谁会当真?但还是很有礼貌地弯腰摸了摸他的头,笑得无比开心。...
我有一剑斩妖魔,一柄青霜腹中藏。我有一言惊风雨,守生养气居紫府。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喝醉酒在酒吧强吻一个美男四次?美男还是京城第一大豪门的继承人?性格残暴嗜血桀骜不驯,有着撒旦之称!并且对女人厌恶至极?卧槽!表示已死,有事请烧纸可美男说负责!以以身相许吗?做梦!是以身伺主!可以暖床吗?可以去死!...
佣兵界的超级兵王,重回都市成为一名打杂的小文员,却意外被美女总裁看上,从此步步高升,风生水起...
懒惰是一种原罪,因此勤奋也是一种天分。这是最值得期待的天分,因为别的天分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只有勤奋,能够创造上帝都无法估计的奇迹。只要球在脚下,我就不会放弃对足球的梦想,我坚信勤能补拙,我坚信天不负我,我坚信我能踢出最好的足球。赵亚宁自传我的传奇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