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一章(第2页)

1998年以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的森林资源回升。

为了这样一些对中国的环境治理带有战略意义的变化,内蒙古还做了些什么?

2000年至2004年,内蒙古共完成飞机播种造林、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7030万亩,年均1400万亩。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仅人工造林合格面积就超过1000万亩,约占全国造林面积的110,飞播造林和封山封沙育林共500万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达1500万亩。2003年内蒙古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森林面积比1998年增加匕49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4.82提升到17.5,年均增长155个百分点。与这一大片新增加的森林互为呼应的还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世人瞩目的工程在内蒙古有三个项目区,即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岭南八局工程区、大兴安岭工程区,总投入106亿元,其中国家划拨85亿元,地方配套21亿元。这106亿人民币在内蒙古换来的是什么呢?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区全面、坚决停止商业性采伐,木材产量平均调减幅度为461,实现了从单一木材生产向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到2004年年底,内蒙古天然林保护面积由实施方案规定的1.5亿亩增加到2亿亩。

与天然林保护同时展开的是国家公益林建设,是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的种草种树,1998年至今,内蒙古已完成的公益林建设为2580.8万亩,是国家下达任务的105.9。任何一种生态建设首先创造的当然是生态效益,但又必须顾及到如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数以万计的世世代代靠伐木养家糊口的人群的生活、生存。迄今为止,内蒙古共安置工程区富余职工276975人,其中一次性安置41407人,森林管护160160人,已纳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系统的为155994人。在天然林得到保护的工程区内,我看见的不仅是一方土地的稳固,还有这土地之上的社会的安定,人群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各从其业,是虽然清贫但能够喝点小酒吃点羊肉的还算过得去的日子。

森林又是怎样回报人类的呢?

在天然林保护区内,森林以人类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美妙,慷慨地回报终于学会保护它们的人类。首先是曾经让我困惑的森林资源回升:怎么会如此迅疾?只要一走进现在的天然林区,答案就从林地上开始站立,真实地显现在灌木丛和山花野草之间。当林区内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森林的消耗明显减少,这一大片林子的生命力——那是从地底下涌动而出的生命力便明显强大。首先是森林地面的植被层得到恢复,然后是森林的面积、蓄积进程加快,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这就是天然林,在没有或者尽可能少的人类行为的干扰下,它是可以自行生长自行扩充的,再碰上风调雨顺内蒙古恰恰碰上了连续三年的雨量充沛的好年景一这里的天然林区便有了半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盎然繁茂、有增无减的景象。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仅六年,黄河沿线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土壤侵蚀模数明显下降,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每年减少3700万吨,毛乌素沙地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翻开了沙退人进的一页。嫩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风沙危害已经渐行渐远。在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区内,不仅草长花艳,大风天数明显减少,林区主要河流枯水期缩短,而且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狍子、雪兔、飞龙、灰鹤等相继回归且频繁亮相。在黄河上中游及岭南八局保护区,天鹅、秃鹫、马鹿、棕熊、大天鹅、丹顶鹤、鸳鸯、野猪等野生动物有的独往独来,有的已成群结队。

内蒙古的森林已经不再是寂寞的森林。

我在内蒙古的田野调查中,不仅感受到了林业的迅猛发展,也注意到了内蒙古根据气候、土壤等特殊条件提出的“适地、适时、适树”的造林法,也就是在合适的土地上、在合适的时间段、栽种合适的树种。在树种的选择上与2000年时踏访内蒙古稍有不同的是,内蒙古林业部门现在更重视适合内蒙古这片土壤的灌木林的种植和培育。正如我16年前采写“三北防护林”时到处寻找乔木一样,这次的内蒙之行又一次告诉我:森林是由高矮不一的各种群落组成的,那些矮小的灌木,那些在1978年三北防护林初创时种下的、艰难地成活至今的、成功地阻挡风沙推进的高不过一米的“小老头树”,都是值得我敬重、向往的这块土地的守望者。

高高的杨树啊,矮矮的灌木林,那些杨柴、红柳、沙柳、白茨们,一丛丛地盘根错节在荒沙中,以其坚韧和温柔组成的绿色林网保护着6000万亩的农田、8000万亩的草场。经过一个冬天的冰封雪冻之后,抖落了枝条上的积雪,缓缓地抬起头来,向着这个世界,向着所有从它们身边经过用关爱的目光抚摸它们的人,报告春的消息了。

内蒙古2000年起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968万亩,涉及90个旗县,169万户农牧民。这一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林子能不能长起来?农民能不能富起来?退耕之后社会普遍担心的粮食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我从和林到清水河,过黄河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在“柠条之乡”四十里梁,准格尔旗当地农牧民称之为“五花肉”的裸露砒砂岩区,看见从原先流沙掩埋的坡耕地,到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上的“鱼鳞坑”、“水平沟”,层层叠叠,盘山而上,所有的“水平沟”里油松、樟子松高约尺许,长势良好。放眼内蒙古这个曾经整体坠人荒漠化边缘的高原,我忽然想起了“大地工程”这一居然让自己心动的字眼。

我是农历大年初十即2005年2月18日,应国家林业局之邀赶往呼和浩特的。这个城市,不,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似乎还沉浸在春节过大年的气氛中,年初八又下了一场大雪,近处和远处都是重重叠叠的雪,也有鲜艳的红色,凡是有人家的地方都贴着春联。越野车在冰冻的雪路上奔驰,车出呼和浩特,起伏连绵的雪野直到天边。太阳渐渐升高了,冷峻与温暖交织着,这一辈子从没有在如此宽阔的高原上看如此宽阔的雪,爽啊!越野车小心翼翼地从浑河的冰面上驶过,这条黄河的一级支流现在已经冰结,它的携带大量泥沙的沉重的流动,暂时地凝固了,期待着春天来临之后的解冻,而与浑河一起有所期待的还有浑河畔上的一道沙坝白二爷沙坝。确切地说,白二爷沙坝位于和林县南部的浑河与古力半几河之间,海拔1400米,是黄河中游东侧地貌向黄土高原过渡的丘陵沙区。在20世纪80年代时,是和林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条沙坝,干旱多风,每年约有200万吨泥沙经过浑河输人黄河,流动沙丘比比皆是,每年以3米至5米的速度扩展,侵吞着农田和村落。十多年的时间里,被白二爷沙坝吞没的农田有1万多亩,每年另有40万亩因风蚀危害而推迟播种期15天,还把六个村庄的农民撵到别处。当地的农人对我说:“以往白二爷的脾气实在太大了!”白二爷沙坝的治理始于三北防护林建设开始后的1982年,一直持续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开始。20多年,将浩瀚的荒沙规划成83个“网眼”分而治之,“网眼”的中心地带种植紫穗槐、沙打眼等优质牧草;在牧草周边种植柠条、沙柳等灌木林;在灌木背后作为支撑再种植杨树、柳树等防风的乔木。在牧草、灌木、乔木的层层防护相互呼应之下,组成立体防护林带,使8.5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3.5万亩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一道又一道绿色屏障给白二爷沙坝带来的变化是:灾害性大风几乎绝迹,在夏天,地表温度下降61,日温差缩小21至31,空气湿度增加5.6毫巴。当年寸草不生的荒沙中,居然有了31万亩水浇地,农牧民以奶牛养殖为主业,人均年收人由1982年的65元,增加到现在的2340元。

浑河上吹来的风是冰冷的,从白二爷沙坝上远望那些已经退耕还林的坡坡坎坎,在白雪的掩映下能看见绿色的树苗正在探头探脑,但又仿佛都在被某种掩体精心地保护着。主人告诉我,这是专门用来种树的“水平沟”,我脚下的坡地上一个接一个、一行挨一行的都是。我想看个究竟,想看看种在“水平沟”里的那些树苗长势如何,便跨下坡去,哪知道一脚踏空掉进了“水平沟”的深坑里,一屁股坐到沟沿上,却正好看见了这一条人工挖的深沟里的两株油松。当“水平沟”里的积雪融化点点滴滴的滋润之后,油松又会长髙多少?当林草资源得到保护,林草对于地面的覆盖度越来越大,白二爷沙坝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现有植物种类100多种,林子一大不仅什么鸟都飞来了,就连绝迹已久的野生动物,也在林地中追逐嬉戏了。至于野兔,居然从雪地中冒将出来,一只两只三只,瞧了我们一眼,随即飞跃,踏雪无声,不知所往。

1980年至1999年,和林县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7600吨,每年流失表土1088万吨。自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实施以来,和林县退出的坡耕地10.3万亩已全部造林,同时又在荒山荒地造林2172万亩,仅退耕还林一项共40.02万亩,涉及12337户农民47985人。

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指示,退耕还林的各项补助直接分发到相关农户、农民手中,并记录在案。退耕户每年得到的钱、粮补助相当于过去种粮收人的近三倍,农民人均年收人由2001年的1690元提高到3627元。

直接从退耕还林中受益的农民,已经由“要我退”变成“我要退”。在造林前普遍进行的必须要达到高标准的“水平沟”整地中,习惯于在黄土丘陵上粗放耕作的农民,学会了在黄土地上的精雕细刻,并且告诉我:“这水平沟就是树娃娃的摇篮,可以挡风还能够拦截地表水,这叫蓄水保墒,根深叶茂。”和林的“水平沟”2.4米长、50厘米宽,80厘米深。一个沟里栽两株树苗,所有的苗木都是育苗基地精心培育的营养袋育苗,也称为容器育苗。每一个营养袋中有大约一公斤的优质沙壤、农家肥、黑矶等,幼苗高度在12厘米到20厘米之间。把育苗营养袋从基地运出来装车时,要格外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就像捧着刚生出来的娃娃似的”,不能磕不能碰,尤其要注意幼苗根系的完整性。以一车装4000个营养袋计,和林县每年需500万个之多,动用的车辆是240多辆。运到工程地后,至于多少人、多少毛驴、多少人力三轮车来来回回抱着驮着折腾到山上,那就无法统计了。

和林县到底挖了多少个“水平沟”?以一亩地50个计为2000万个“水平沟”,4000万株树苗。2000万个“水平沟”挖成了,4000万株树苗栽下了。且不说那是多少汗水多少辛劳,要让这荒山荒沙绿起来,种树的人富起来,还必须要有创造性的劳动。内蒙古林业部门极有创意地提倡并实行了“两行一带”作业方式一一在两行与两行林地之间留下一个种草带,造林的同时又种了草,草可以养牛羊,还能当作饲料换钱。在退耕还林地区普遍封山封沙禁牧而改为“舍饲圈养”之后,这些草料就更显得宝贵了,因而“两行一带”被当地农民称作为“生命带”。“两行一带”有严格的作业规定:林地株行距2米,带距6米,以乔木、灌木和草类混交模式为主。整地结束,“水平沟”挖成,验收合格后,还需回填熟土30厘米。栽植时,做到没有回填土不栽,土壤墒情不好不栽,苗木不合格不栽,如此严格近乎苛刻的标准或者要求,只是为了一个目的:保证苗木的成活,仅仅寄托于农牧民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监督的自律从来就是一句空话。林业技术人员、县级机关干部便吃在工地上,住在农民家,逐沟逐株地验收,凡是验收合格的出具证明纸张,当即领取钱粮补助,不合格的重新整地重新补栽。这就又有了内蒙的另外一条经验:一年造林三年补植,一季造林三季补植,简称为“一造三补”,把补植和管护贯穿始终。

我离开和林县的前一夜,与和林县林业局的王局长对坐聊天。当我不解地问到“水平沟”为什么要挖到80厘米深时,王局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内蒙草原上的一种大型的名为“中华丰鼠”的老鼠。他告诉我,在“水平沟”里回填30厘米熟土后,沟深便是50厘米了。“中华丰鼠”从出生到死都在地洞里,它自己挖的洞一般不超过地表30厘米,那是与地面平行的采食洞。采食时用鼻子拱,拱到树根草根就啃,把草根吃光再把树根的树皮啃光,然后再打洞再用鼻子拱,天天打洞天天拱,就这样难以计数的这些大到一公斤小到半公斤的老鼠,把草原啃得七零八落了。为此,新栽的树苗必须在地表30厘米以下,让“中华丰鼠”的鼻子拱不着。“中华丰鼠”又小又细的眼睛视力极差,是个瞎老鼠。但它又极为敏感,为延续自己的生命和种族总是在打洞,打各种各样的洞。除了采食洞之外,到了秋季还有储食洞,约在地表1.5米封冻层以下,冬眠和繁殖小老鼠的生育洞则在五六米的地下深处,所有这些洞都互为连接。王局长说自己整天在山上转,从小开始就喜欢观察各种小动物,它们如何捕食,如何争抢地盘,如何恋爱、做爱,如何躲避人类等等。王局长告诉我:“目睹了多少野生动物在偷猎及在环境恶化中消失,忽然看不见黄羊和狍子了,没有狼嚎了,连野兔也绝迹了,心里不踏实老是做恶梦。现在很多动物忽然又出现了,天上的飞鸟也多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就像这瞎老鼠,没有人喜欢它,可是你仔细一想它在地底下靠鼻子和小脑袋,拱出那么多曲曲弯弯深深浅浅的地洞容易吗?你要把它弄到地上阳光下照两个小时,它就活不下去了,可是,那么卑微的一种动物却也精心地生养保护自己的后代,为此把洞打到了很深很深的地下,谁能说这不是生命的珍贵?

一大早从和林县赶到了清水河。这里山更多更高,雪也更白更厚,经过了内蒙古去年人冬至今最寒冷的一个夜晚后,清水河的雪更加坚硬地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深深浅浅的山谷里。

清水河县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朔州接壤,西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黄河流经全县4个乡镇,每年从清水河县带走的泥沙表土为2000万吨,最干旱的年份高达5000万吨,水土流失面积是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6。在这全国闻名的干旱贫困山区,年降水量不足400厘米,年蒸发量2570厘米,几乎年年春旱,旱到树枯草亡石头冒烟。草木越是凋敝,旱情越是严重;旱情愈加严重,草木愈加凋敝。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清水河县曾经无所谓种不种也无所谓收不收。1978年,全县农民的人均年收人为42元。

清水河的环境演变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若干地区的环境恶化并非始于1949年,这一段历史要漫长得多。以清水河为例,建国初期山也罢丘陵也罢,可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全县只有残存的天然次生林5500亩,森林覆盖率为0.1。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078年,治理清水河生态的努力虽有起伏却从未停止,全县的林地面积达到2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仏1提高到6.3”。但一方面是治理,一方面是大面积开荒种地,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清水河真正的转机是在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水流域为单元至2000年植树造林144.9万亩,实有林木保存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率到了25.6,境内的干旱沙化、水土流失有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减轻。清水河县的林业生态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清水河的农民在治理环境中真正得到实惠,并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的是2000年开始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2004年年底,全县退耕还林80.0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7。在国家、自治区、市三级核查验收后证实,清水河造林成活率为958,保存率为88.5。清水河的生态环境已经摆脱了漫长的恶性循环,正向着根本性的改观过渡。

清水河的变化离不开清水河农民的积极性,这积极性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按国家政策规定,农民每退一亩耕地,得国家补助粮食200斤、现金60元,退耕地中林草收人仍为农民个人所有。仅补助一项,一亩地年收人折合人民币为160元,而清水河县高高挂起的坡耕地在退耕还林前亩产不足百斤,年收人最多不过80元。这里的农民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可以不为口粮和油盐酱醋发愁了,直接受益的清水河农民有16850户、68930人。清水河的农民从此开始有了一点虽然微薄却难能可贵的自我积累,同时为一批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外出打工、就业的机会。

越野车穿行在清水河的峡谷间。

我的脚下,我的身边,都是雪,抬头也是雪,俯望也是雪。这雪、这深厚而洁白的雪,总是在我们缓慢行驶的汽车两旁闪现厂近了又远了,远了又近了。汽车拐进一处背阴的山间公路时,车速骤减,路上的积雪有一米之厚,远远望去就像是天上的白色云絮跌落山间,堆砌着,层垒叠加,迤逦而去。我打开车窗想细细地端详这清水河的雪时,凜冽的山风夹着雪花倾泻而至,满车的人不约而同地惊呼之际,带路的吉普车已经陷在雪地里,进不得退不得,不能自拔。我们只能下车去推车,踩着洁白到极致的雪,不忍踩又不得不踩,从雪上踩出一条小路,鞋肚里裤脚管里装满了雪,能感觉到那雪正在极为柔软地融化,然后成冰,咬脚趾头……爬上一个高高的却又简陋得在九级大风中摇摇晃晃的瞭望塔,南山和北山尽收眼底。清水河的南北两山绿化,可以说是费尽心思。首先是选树种,最后选定以“三松”混交,即樟子松、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然后是“挖大坑、栽壮苗、夏浇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的18字方针。“挖大坑”是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工程量最大的,尤其在这南山北山上。不是挖一个,而是挖千百万个;不是马马虎虎掏个洞,而是统一标准深浅不差分毫;不是你说挖好就挖好了,要经过层层验收才能种树。每个“鱼鳞坑”需挖0.48立方米土石,每个“水平沟”的土方量为2.4立方米,山顶上是“鱼鳞坑”,依次而下是“水平沟”,连成排接成行绕着山头转。“夏浇水”对清水河来说也是太难了,林业局的马局长说,再苦再累我们也得扛住,清水河县就是太旱、缺水。为了解决水的紧缺,马局长少见地用了一个形容词;绞尽脑汁。清水河县在旱情最甚的南山北山修旱井、水窑3000多眼,把一滴滴雨水尽可能地储存、集中,用抗旱枪把水直接注入一株株幼苗的根部,再以松土将树坑表面掩盖,阻隔阳光减少蒸发。“秋覆土”也是生态工程中一个美好的细节,但这个细节的实施却是纷繁浩大,细致人微。待到深秋以后,清水河的农民以及义务劳动的干部、学生纷纷走上山头,把当年新栽的小树苗一株一株地、一个坑一个坑地,全部用土掩埋。既为预防冬季里野兔和老鼠的危害,也防止冬春时节苗木的生理干旱。当黄河解冻春雷响起,再把覆土扒开时,对一株株树苗来说严冬已经过去了,幼小的绿色在经过第一年天寒地冻之后,将会变得茁壮一些,然后是每年三五厘米的生长,从“鱼鳞坑”、“水平沟”里脱颖而出。“你夏天来就好了,这南山北山都是绿的!”当地的农民对我说。

土地凋敝时,农民也凋敝。

土地繁茂时,家园便兴旺。

王桂窑乡荞麦皮窑村李锁根退耕40亩,退一还三种紫花苜蓿120亩,圈养肥羊1000只,建380立方米大水窑一眼,年收人达1万元。

雪啊,清水河的雪,这满山遍野现在依然坚硬的雪,随着春风送暖将会渐渐地融化,渗进地底下或者聚在旱井水窑里,是清水河的饮用水,也是用来浇灌庄稼、苗木的水。不仅如此,这山野上的雪铺展开的还是一片极为辽阔的春旱时的森林防火带。我要告别清水河了,马局长请我吃饭,吃的是莜面和一种黏米油炸糕。这是清水河习俗中出门远行者的食物,因为耐饥而可以走得更远,相比起来豆面就比较容易消化了,这就叫“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豆面饿断腰”。

吃罢莜面和糕,冬日的太阳明晃晃地照耀着。

回首清水河南山北山的“鱼鳞坑”、“水平沟”,我看见的是内蒙古这个高亢、荒凉而又神奇的高原上的一个个“窗口”。这些窗口是打开的,而打开的窗口总是美丽的,它是一种连接,从高原上空的天光云影到荒山野岭间的地气,正待融化的雪与正在返青的树,它们的根尖和根毛,如同是对着天空开放的花朵。唯有那些树与草的漫长而坚韧的根系游走在这伤痕累累的大山深处时,才是大地的疗伤者,缝合破碎使之稳固,重新成为万类万物的家园之地。当和林与清水河的农民不以索取为唯一目的,而在荒山荒沙荒野上种树种草并且扼制荒漠化的推进时,他们也许没有想到,那些“鱼鳞坑”和“水平沟”,那些大地对着天空打开的“窗口”在主动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达致环境与社会的平衡、和谐上,他们正在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榜样。他们所做的,是大地完整性受到破坏之后,对于人类命运最紧迫的一项工程:大地工程。

我再三思索“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及它的延伸。在内蒙古的每一天,我所看见的每一处新增的林地和草地,都使我在“退”与“还”之间得到新鲜的可以激活想象的、那种教人思之如饴的感觉,并且触发了对人类农耕文明的某种思考:文明,过去是今后必定是在技术的先导下大踏步地前进的吗?从农耕的意义上说,“退耕”是后退了一大步,那些极度贫瘠已经沙化不宜耕种的土地不耕不种了;而代之以还林还草,涵养水土,让那些曾经生长五谷杂粮养育过我们的土地,得到休养生息,从人地关系、敬畏自然而言,退耕还林作为国家和政府行为,则是跨越了几大步,在长达几千年的垦荒史之后,退耕还林将成为中华大地和谐与复兴的崭新篇章。

从清水河只有一条街道的县城西行,过黄河大桥便是鄂尔多斯高原。当那种高远、宽阔及如此鲜明的蓝天白云骤然涌现在眼前,而带着原始气息的荒野红柳,又随风起舞作欢迎状时,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一个虽渺小却怀有敬畏之心的人,在天地之间被感动的幸福与美满。

小草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汪曾祺书信集  秋天的雕像  21世纪不是梦  亡命天涯  佛缘  中日恩怨两千年(全四册)  探秘奇缘  从维熙纯情散文新作  人在天涯  我将飘逝  边缘人语  走出屏风的年代  秋窗三语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  走向孤独  潮满大江  抒情诗一百首  重生农家:种种田,撩撩汉  

热门小说推荐
太古神尊

太古神尊

远古年间,天地巨变,神州九分,鼎足而立。这里百家争鸣,群星璀璨。肉身仙灵神通且看一个小人物,如何一步一步问鼎天下,走向人道巅峰。...

网游之天谴修罗

网游之天谴修罗

为了拯救绝症妹妹的最后希望,凌尘进入新开启的虚拟游戏世界,并加入一个全是女孩子的小型工作室,从此踏上他的巅峰之路。一弯几乎被历史遗忘的上古邪物天谴之月成就了他不可超越的巅峰神话,也让他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了一条注定遭天之谴罚的修罗之道。...

荒野幸运神

荒野幸运神

新书开局觉醒强者鉴定术,已经在起点中文网发布,求免费推荐票,求收藏!一穿越,就遇到一场飞机劫难,幸运不死流落到一个荒岛。就在叶天为生存发愁的时候,幸运天神系统开启,幸运99999!...

武遁

武遁

纵横都市,一手遮天。武破虚空,遁破大千。这里有激情有热血,有奇诡多变,超乎想象的种种武技,也有缠绵悱恻,激情动人的缕缕爱情。请进入抱香为您构筑的玄幻武者世界。人间武者等级见习武者精英武者王牌武者荣誉武者辉煌武者天阶武者...

此去经年,碧海桑田

此去经年,碧海桑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来自穷乡僻壤,身无长物,独闯B市,凭着自身才干,白手起家,鳌里夺尊,在商海浮沉当中傲视群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她出自B市隐富之家,祖上曾是名门望族,一场车祸,父母双亡,孑然一身,怀揣着巨额遗产,在尘世浮华当中韬光养晦。18岁的孟紫怡雨夜拦车,险些被28岁的胡靖扬撞死,香消玉殒,只为哀求他这个陌生人载她一程。萍水相逢,短暂相处,转眼分离。经年重逢,她历...

最强祖宗养成

最强祖宗养成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铁匠大师的经典小说最强祖宗养成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帝族?圣地?禁土?我叶长生说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身为家族老祖宗,叶长生表示谁敢欺负我的子孙,老子就把你们的祖宗从坟里拉出来揍一顿,还要把骨灰都给扬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