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章(第1页)

如来于初夜时,默然而过。于中夜分,安慰大众,令生欢喜。

至后夜已,唤五跋陀罗而告之言:汝等应知,出家之人有二种障。

何等为二?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下劣人无识凡愚,非圣所行,不应道理,非解脱因,非离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盘因。二者不正思维,自苦其身而求出离。过现未来皆受苦报。

比丘!汝等当舍如是两边。我今为汝说于中道。汝应谛听,常勤修习。何为中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八法名为中道。

佛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所谓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证苦灭道谛。比丘!何等名为苦圣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蕴苦,如是名为苦圣谛。何等名为苦集圣谛?所谓爱取有,喜与贪俱,悕求圣乐。如是名为苦集圣谛。何等名为苦灭圣谛?所谓爱取有,喜与贪俱,悕求圣乐,尽此一切。如是名为苦灭圣谛。何等名为证苦灭圣谛?即八圣道,所谓正见,乃至正定。此即名为证苦灭圣道谛!

初转法轮的内容,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初期佛教教义被归纳成三句话,称之为&ldo;三相&rdo;或者&ldo;三法印&rdo;: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释迦牟尼首转法轮,这三个法印几乎都包括在里面了。其中的&ldo;诸法无我&rdo;,是佛教重要教义,是佛教与婆罗门教斗争的重要武器。&ldo;无我&rdo;,梵文叫ahtan,意思是所谓&ldo;我&rdo;(tan)是并不存在的,它是由初转法轮中讲到的五盛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实体。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的真理。佛教僧侣以及居士,如果想悟到什么东西,他们首先必须悟到&ldo;无我&rdo;。事实上中国人确已悟到&ldo;无我&rdo;了,比如徐增《唐诗解读》卷五说:&ldo;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还,偶值林叟,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法看来,总是无我,行无所事。行到是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运,此真好道人行履,谓之好道不虚也。&rdo;这是徐增对王维《终南别业》那一首着名的诗的解释。我认为是抓住了要领的。

总之。我认为,要讲&ldo;悟&rdo;到什么,首先要悟到&ldo;无我&rdo;。

第17章做诗与参禅(2)

但是,仅仅悟到这个程度,还是很不够的。佛教从小乘开始,随着社会的前进,逐渐向大乘过渡。大乘最根本的教条,从信仰上来说,是菩萨思想,要广度众生,比起声闻乘来,要广大得多了。在教义方面,这表现在最早出现的《般若经》中。《般若经》的主要思想是:法无自性,即所谓法空的思想。&ldo;空&rdo;,梵文原文是unya,意思是&ldo;空虚&rdo;。许多大乘的重要经典,如《法华》、《华严》等等,其主要思想都是建立在般若基础上的。所谓&ldo;般若性空&rdo;者即是。我在这里没有可能详细介绍大乘中观派、瑜伽行派的共同点和不同之点。不管是所谓&ldo;空宗&rdo;,还是所谓&ldo;有宗&rdo;,其根本教义都是讲空。中观派讲空讲得过了头,连&ldo;佛性&rdo;&ldo;真如&rdo;等等都想空掉。这动摇了大乘的信仰基础,因此有宗就出来加以纠正或者补充。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矛盾。

什么叫&ldo;空&rdo;呢?《中论》第二十四品说:&ldo;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rdo;&ldo;法&rdo;,指的是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成,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称之为空。佛家这一套烦琐哲学,同我现在要讨论的东西,没有多么重要的关系,姑且置而不论。

总之,要讲悟,悟到了&ldo;无我&rdo;,还不够,必须再提高一步,要悟到&ldo;空&rdo;。

我在上面回答了我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什么叫&ldo;悟&rdo;?&ldo;悟&rdo;到了什么东西?&ldo;悟&rdo;,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真理,是一脉相承的。悟得的东西低层次的是&ldo;无我&rdo;,高层次的是&ldo;空&rdo;。禅宗的思想基础是大乘空宗。因此悟空对中国禅僧和禅学诗人,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禅宗的几个祖师爷所悟得的,也就是这个空。我从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谈起。我现在根据《坛经》把他们两人一段公案简略地介绍一下。

(六)上座神秀题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七)五祖念了偈以后,对神秀说:&ldo;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人。&rdo;对他是不够满意的。

(八)慧能是不识字的,也作了一偈,请一解书人题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五祖认为慧能悟道,便把衣钵传给了他,并且说:&ldo;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rdo;神秀和慧能的两偈,其区别一看便知:神秀悟空悟得不够。

&ldo;无我&rdo;的思想,&ldo;空&rdo;的思想,一旦渗入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产生了禅与诗密不可分的关系。禅与诗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相互起作用的。正如元好问在《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中所说的:&ldo;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rdo;

四、禅与中国山水诗

禅与诗的密切联系首先或者主要表现在山水诗上。

为什么会产生山水诗呢?(我觉得,山水画的出现也与此有关。)悟&ldo;无我&rdo;或者悟&ldo;空&rdo;,最好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主观条件,指的是心灵中的悟解;一个是客观条件,指的是适当的自然环境,以远离尘嚣的山林为最理想。身处闹市也不是不可以静悟。陶渊明的诗:&ldo;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rdo;陶渊明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他也许有自己的一套修养方法,这里暂且不谈。佛家的禅僧或者接受参禅思想的诗人,据我的观察,有一套不同的办法。他们往往遁入深山野林最寂静,不受尘世干扰的地方去静悟。中国古诗说:&ldo;天下名山僧占多&rdo;,正表示了这种情况。但是,佛教初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样子。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建筑在洛阳城外,并不在山中。

后来仍然有在城市中建庙的习惯,《洛阳伽蓝记》中记述的寺院,几乎都在城内。一直到了唐代,长安城中的寺院还是很不少的。此风流传,至清不衰。可见佛寺并非一定要建在山上。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可能从晋代起,山林中建庙的风气就开始了。从此就开始了名山与名刹互相辉映的局面。中国的禅宗初祖达摩于梁武帝时期(6世纪前半)来华以后,在洛阳他不住在白马寺,而住在嵩山中的少林寺,可以透露个中消息。

既然讲到达摩,我索性把达摩的禅法以及大小乘禅法的区别也简略地介绍一下,以利于对中国禅宗的了解。禅,在印度有其根源,梵文是dhyna,巴利文是jhha,音译为&ldo;禅&rdo;,原意是&ldo;冥想&rdo;,英文叫ditation。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传到中国来以后,汉末安世高的禅法属于小乘,与属于大乘的禅宗的禅法完全不同。小乘禅法有所谓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八定之说。&ldo;四禅&rdo;指的是静坐冥想时精神统一的四个阶段,梵文称之为dhyna-cattaya。

SARS危机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学问人生  阅世心语  另一种回忆录  牛棚杂忆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幸福了吗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石破天惊  真话能走多远  大唐西域记  痛并快乐着  留德十年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北方城郭  白说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抓野兔,撵野鸡,捕鱼,采药,采蘑菇。没有房子,牵几条牛去换。没有车,挖几棵树去换。不用打卡,没有堵车,轻松自在,逍遥散漫,富贵闲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那是我的家园。背上行囊,我要回农村。...

万古神王

万古神王

万古神王林牧本是小城的少宗主,因经脉碎裂被废,却不知道因此觉醒体内龙罡,实力从此一飞冲天,本想低调地寻找抛弃他的父母,却不曾想,低调不起来阿!...

王妃她身怀绝技

王妃她身怀绝技

花饶月穿越成了弃妃,看她如何用一手绝技逆袭。丫鬟报王妃,我们被关禁闭了。月没事,本妃会催眠,想去哪就去哪。丫鬟报王妃,他们要合伙欺负你。月没事,本妃会下毒,让他们有来无回。丫鬟报王妃,王爷让你去侍寝。月瞬间恼火不是怀疑我是奸细吗?就不怕我阉了他!某王突然出现,将花饶月揽入怀中是本王错怪你了,这就去跪榴莲。...

婉媃传

婉媃传

钮祜禄婉媃,康熙帝温僖贵妃,辅政大臣遏必隆次女,长姐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六年,四辅政大臣索尼病逝,鳌拜弹劾苏克萨哈不欲归政之罪,逼着年少康熙将其处死,至此,朝中鳌拜一人独大。遏必隆为巩固前朝权势,康熙七年送次女婉媃入宫,入宫之始年仅十三。钮祜禄婉媃善心机,多谋略,性格果敢坚毅,身处波谲云诡后宫之中,一路斗垮众多心怀不轨的妃嫔,博得康熙帝垂爱多年。她一生未至后位,只育有皇十子胤一子,却执掌后宫长达五年,成为清朝唯一保留谥号的贵妃。...

西元世界之崛起

西元世界之崛起

讲述未来世界共存和另一个世界的崛起。各种阴谋阳谋,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

鲜妻撩人:暴君龙王,别太凶

鲜妻撩人:暴君龙王,别太凶

好友为了一个男人将她从山崖推下,本以为自己因此命丧黄泉。谁知,她竟遇见了一头恶蛟。而且,这恶蛟竟然能够口吐人言。吓坏了她的小心脏。只是,恶蛟不都是凶恶的么?为什么暖心到这种地步?让他往东他不往西,让他暖床他竟一副撩人姿态,对着她勾勾手指哎呀,受不鸟了,鼻血狂喷啦那头蛟龙竟然这么卑鄙,使用这样阴险狡诈的手段来诱惑她。她从,还是不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