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到了近代,中国也有了报纸,因而也有了记者。同社会上其他职业阶层一样,新闻记者也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而是五花八门的。如果拿说真话和说假话来作一个标准来区分记者的话,我觉得约略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敢说切中要害的真话的记者,这是极少数;第二类,真话假话都说的记者,真话假话都由于认识的水平而决定,真话也都是不痛不痒的,这是大多数;第三类,只说假话的记者,这也是极少数。第一类会冒极大的风险,甚至能丢掉性命。民国初期的邵飘萍和林白水是典型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反右时期,有几位知名的记者被划为右派,又是一些例证。第二类,特别是第三类,比较安全。然而他们对人民有什么用处呢?他们能教育人民、启迪人民吗?
我在上面说了很多真话和假话。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了他的老师乔冠华教导他不说假话。我觉得,在这里,必须对真话和假话做一个比较明确的、但仍然难免笼统的界定。顾名思义,真话或者实话就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反之就是假话,看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实际情况的真相并不是容易求索的。只能根据自己求索的水平来讲话,这就算是真话了。这里面还有一个个人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的问题。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20世纪50年代后期夸大风吹满神州大地的时候,有人说,一亩地可以产十万斤粮食。这当然不是实际情况,但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亩产量扶摇直上。报纸和记者也不甘落后,大肆报道。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我这个人不是什么天才,也绝不是傻瓜。我当时相信不疑。如果我是一个记者,根据我的理解水平,我会如实地报道。我自信说的是真话。但是,这种真话符合实际情况吗?可是在我主观想法上,它绝不是假话。这样一来,真话和假话拿什么标准来界定呢?
我在上面仅仅举了一个事例,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来。我只好请求读者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了。
真话和假话的标准对一个记者来说是如此地重要,而真话和假话的区分有时又会如此地难,这就对记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记者们必须具有极高的睿智,极大的辨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他们还必须具有极大的勇气,只有这样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了这两个条件,下笔必有新意,才能有所依附,一枚带情的笔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说真话和说假话,心里才会有了底儿。我们过去和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记者,未来所需要的仍然会是这样的记者。这样的记者是我们人民群众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是真正的记者。真正的记者有福了!
张颜兄裒其旧所为文为一集,名之曰《记者无悔》索序于我,我对于记者这一行当所知不多,这真给我出了难题,言之无物,却之不恭。谨搜索枯肠,写成了上面这一些话。这简直等于班门弄斧,圣人门前卖文。尚望张颜兄有以教我。
2001年3月10日
第24章好的文艺无国界
史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但是,大家想必都还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者说中国没有史诗。一些中国学者也从而附和之。其中有西方人的偏见;但也有我们中国方面对自己的民族文学遗产了解得还不够这个原因。感谢我国的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们,他们陆续发现了几部中国史诗,无论是从长度来看,还是从内容的丰富深刻来看,都不比西方的史诗逊色,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之。
史诗同神话有密切联系。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希腊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换句话说,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这里就有了问题。一些学者不是热衷于宣传&ldo;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do;吗?如果这两句诗能成立,哪里能有什么&ldo;永恒的魅力&rdo;呢?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西史诗都在人民群众中扎下了根,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流行于各自国家的民间,而且还传到国外去。这就是实践,它检验出来的真理是: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
文艺是有国界而又无国界的。在最初,文艺必须产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这就是有国界。但是,一旦产生,就必然流行与传播。越是好的文艺,流行就越广。坏的文艺则是蟪蛄不知春秋。好文艺流行的速度之快和地域之广是十分惊人的。长江、大河、高山、峻岭,浩瀚的大海、辽阔的沙漠,都阻挡不住。这就是无国界。
文艺为什么会能没有国界呢?从文化交流的规律来看,给予者所给予的东西必须对接受者有用,然后才能被接受。没有用的东西,即使是暂时被接受,迟早会被扬弃的。好的文艺对给予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有用的。因为,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好的文艺能增强人的智慧,能陶冶人的性灵,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这样好的东西,不管它原来产生在什么地方,一旦产生,必然传出国界和民族的界限,被那里的人民所接受。
史诗显然是属于这个范畴的,它在世界上,在人民间、在民族间的广泛流传可以为证。但是,史诗的原文、结构都非常繁复,辞藻都非常堆砌,一般人欣赏起来,会有极大的困难。许多国家往往把史诗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简化,然后才得以流传。
现在,吉林省摄影出版社,独具慧眼,把中外的十大史诗,用文字说明和图画并举的形式,编成了这一套《世界十大史诗画库》,主要是想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十大史诗中,中国占了三部,这样就纠正了过去的偏颇,同时又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相信,它必然会受到广泛的欢迎的,在欣慰之余,写了这一篇短序。
1994年2月6日
第25章我在小学和中学的写作经历
在新育小学三年,斑斓多彩,内容异常丰富。
我是不喜欢念正课的。对所有的正课,我都采取对付的办法。上课时,不是玩小动作,就是不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常常走神儿,斜眼看到教室窗外四时景色的变化,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柳成荫,秋天风卷落叶,冬天白雪皑皑。旧日有一首诗:&ldo;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迟迟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rdo;可以为我写照。
当时写作文都用文言。语言障碍当然是有的。最困难的是不知道怎样起头。老师出的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我立即在作文簿上写上&ldo;人生于世&rdo;四个字,下面就穷了词儿,仿佛永远要&ldo;生&rdo;下去似的。以后憋好久,才能憋出一篇文章。万没有想到,以后自己竟一辈子舞笔弄墨。逐渐体会到,写文章是要讲究结构的,而开头与结尾最难。这现象在古代大作家笔下经常可见。然而,到了今天,知道这种情况的人似乎已不多了。也许有人竟以为这是怪论,是迂腐之谈,我真欲无言了。有一次作文,我不知从什么书里抄了一段话:&ldo;空气受热而上升,他处空气来补其缺,遂流动而成风。&rdo;句子通顺,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可我一想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愧悔有加。在今天,这也可能算是文坛的腐败现象吧。可我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文坛,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完全为了好玩儿。但自己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才愧悔,从那以后,一生中再没有剽窃过别人的文字。
季羡林谈人生 牛棚杂忆 白说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留德十年 SARS危机 幸福了吗 石破天惊 学问人生 阅世心语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真话能走多远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大唐西域记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另一种回忆录 痛并快乐着 北方城郭
抓野兔,撵野鸡,捕鱼,采药,采蘑菇。没有房子,牵几条牛去换。没有车,挖几棵树去换。不用打卡,没有堵车,轻松自在,逍遥散漫,富贵闲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那是我的家园。背上行囊,我要回农村。...
万古神王林牧本是小城的少宗主,因经脉碎裂被废,却不知道因此觉醒体内龙罡,实力从此一飞冲天,本想低调地寻找抛弃他的父母,却不曾想,低调不起来阿!...
花饶月穿越成了弃妃,看她如何用一手绝技逆袭。丫鬟报王妃,我们被关禁闭了。月没事,本妃会催眠,想去哪就去哪。丫鬟报王妃,他们要合伙欺负你。月没事,本妃会下毒,让他们有来无回。丫鬟报王妃,王爷让你去侍寝。月瞬间恼火不是怀疑我是奸细吗?就不怕我阉了他!某王突然出现,将花饶月揽入怀中是本王错怪你了,这就去跪榴莲。...
钮祜禄婉媃,康熙帝温僖贵妃,辅政大臣遏必隆次女,长姐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六年,四辅政大臣索尼病逝,鳌拜弹劾苏克萨哈不欲归政之罪,逼着年少康熙将其处死,至此,朝中鳌拜一人独大。遏必隆为巩固前朝权势,康熙七年送次女婉媃入宫,入宫之始年仅十三。钮祜禄婉媃善心机,多谋略,性格果敢坚毅,身处波谲云诡后宫之中,一路斗垮众多心怀不轨的妃嫔,博得康熙帝垂爱多年。她一生未至后位,只育有皇十子胤一子,却执掌后宫长达五年,成为清朝唯一保留谥号的贵妃。...
讲述未来世界共存和另一个世界的崛起。各种阴谋阳谋,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
好友为了一个男人将她从山崖推下,本以为自己因此命丧黄泉。谁知,她竟遇见了一头恶蛟。而且,这恶蛟竟然能够口吐人言。吓坏了她的小心脏。只是,恶蛟不都是凶恶的么?为什么暖心到这种地步?让他往东他不往西,让他暖床他竟一副撩人姿态,对着她勾勾手指哎呀,受不鸟了,鼻血狂喷啦那头蛟龙竟然这么卑鄙,使用这样阴险狡诈的手段来诱惑她。她从,还是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