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宋代文学(第2页)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成就。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文风鼎盛富丽堂皇的朝代,而“三苏”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苏轼更成为一代文坛领袖,以自己的奇才文思为宋代文坛增添了光彩。他上承欧阳修的务实文风,下有苏门六君子继往开来,使苏文之风绵延两宋而不绝。

司马光(0908年),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主要著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后,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

他担任并州通判时,西夏人经常入侵这里,成为当地一大祸患。于是,司马光向上司庞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控制西夏人,然后招募百姓来此地耕种。”庞藉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郭恩去办理此事。但郭恩是一个莽汉,因为不注意设防,被敌人消灭。庞藉因为此事被罢免了。司马光过意不去,三次上书朝廷自责,并要求辞职,没得到允许。庞藉死后,司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为自己的母亲,抚养庞藉的儿子像抚养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贤德之人。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作者把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全书9卷,约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0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更是不胜枚举。有人说,除了《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相媲美。

曾巩(0908年),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

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表现出了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07年),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0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声望。元丰三年(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08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翌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曾巩也擅长写诗,有00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五古《追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存尪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

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0000多册。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桐城派的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明史。王慎中传》载:“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足见曾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安石(008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宋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王安石自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早就有所认识。因此,在他进入仕途,做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嘉佑三年(08年),王安石在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限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07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07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08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

《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

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如《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他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感。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的风格;《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退居江宁为界,前后两期诗风有很大差别。前期诗歌主要以杜甫的创作思想为主导,以关心时事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要题材,具有明显的写实精神。后期的隐居生活,也促使他的诗歌创作发生了变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了一种闲恬的情趣。

郭茂倩(0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神宗元丰七年(08年),任河南府法曹参军。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的甚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而《乐府诗集》一书使他的声名千古不朽。

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它所收录的作品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郭茂倩是一个辛勤的资料收集者,《乐府诗集》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搜罗广博,兼收并载。他几乎汇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乐府诗,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相当完备的资料总集。有许多古籍,如《古今乐录》,今已失传,然而由于《乐府诗集》的征引而得以部分保存。可以说,他为后代的研究乐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郭茂倩在对《乐府诗集》的编排体制上也颇下过一番苦心。每类歌辞都是古辞在前,拟作在后,将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民间的和文人的作品排列在一起。这虽然使乐府诗的定义变得十分宽泛,但有助于我们对乐府文学的发展演变形成一个史的观念。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于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李清照(08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官至礼部员外郎,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很有文学修养。这样的出身,加上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工诗善词。

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但无奈赵明诚在外做官,夫妻二人只好以书信诗词表情达意。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他们夫妻俩志同道合,除了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在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李氏)  余生请别说爱  人在迪迦,开局伽马未来!  离婚后少奶奶她光芒万丈  我来自地狱  末日王者之守护我的女神  提瓦特最强赘婿  你是我的朝思暮想  从鱿鱼游戏开始莽关(莽穿诸天的玩家)  仙界大佬当医妃  原神,长枪依旧  斗罗之我无限魂环被千仞雪曝光  好莱坞风云之圈里圈外  悍城  迟来的深情我不屑  全球数据化:我能强化万物  三国:从签到开始无敌  从此深情不枉付  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破冰行动  

热门小说推荐
拯救儿子反被

拯救儿子反被

拯救儿子反被由作者城前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拯救儿子反被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霸道专属

霸道专属

简介施雨竹目光呆滞地看着长腿帅哥光着的上半身好半晌,回过神来后伸手擦了擦嘴角根本不存在的口水,她是应该趁机把对方的上衣都脱光呢,还是就这么帮对方擦一下上身继续穿回去?看着对方像死猪一样躺着,本着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原则,这可是个好机会,她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上衣脱了,就这么干!施雨竹把毛巾放到了一边,俯下身把手穿过对方的脖子伸出另一只手就想要替对方脱衣服,可惜重心...

重生之我是后羿

重生之我是后羿

搞笑版的洪荒!看了会让你捧腹的洪荒!一本和你看的都不一样的洪荒!一种人请不要进入,那就是不喜欢笑的人!一组签约,必属完本竖子开新书了,回到过去当术士!21世纪的风水宅男回到1982年的香江。梅花易数推吉凶,飞星罗盘定旺衰。这是一个风水师的故事!别看我只是一个风水师,但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全球!求养肥,收藏!...

天才杂役

天才杂役

吕诚,十五岁之前一直没能修炼出内劲,只能当杂役。但他从小喜欢夜视星空,十年时间,让他的眉心处出现别人所没有的感应力,能让他感知周围的一切事务,并且修炼出内劲,踏入武者行列。从此,这个普通的杂役进阶为天才武者。学心法,进展神速练武技,无师能自通易容变声,惟妙惟肖。在这个武者为尊的世界,最终一步步成为睥睨天下的至尊...

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

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

她是天赋异禀的天才设计师,却被闺蜜和丈夫联合算计而死。重活一世,她手撕白莲花,放手虐渣渣,顺利开挂,就连清心寡欲帝国总裁陆寒霆也对她宠之入骨。Tags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苏南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txt全集下载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无弹窗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最新章节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txt全文下载鲜妻入怀陆少,轻一点全文阅读...

暗夜游侠

暗夜游侠

传奇玩家马文穿越到大灾变的前夕。这是第四纪末,诸神联手摧毁了宇宙魔池,第四块命运石板开始在凡间酝酿。诸神恶魔传奇魔鬼巫妖龙等传说生物纷纷现身。为了守护那些自己珍视的东西,马文不得不重新遁入阴影。这是动荡年代一个少年游侠成长为暗夜主宰的故事。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另有近两百万字作品爆头巫师,大家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