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参观碧云寺的第二天我就随任家智先生他们一起来到了天津,那时还没有专家楼,他们就安排我住进了解放北路的天津第一饭店。饭店旁边有个小公园,唐山地震后里面搭盖的许多临建棚还在那里,公园附近的楼房有的还留有震毁的残迹。但忙碌的拆建工作,也使我看到了未来重建后所将有的一片美好前景。而且那时正是春天,街旁墙角的路树,有的已经绽放了深红浅粉的花朵。于是满怀着对祖国的美丽前景的祝愿和憧憬,我就写了一首小诗:
津沽劫后总堪怜,客子初来三月天。喜见枝头春已到,颓垣缺处好花妍。(《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一)
转天上午李霁野先生亲自到饭店来看我,经历了&ldo;文革&rdo;批判的李霁野先生,外表看来虽然比三十年前我所见到的他显得苍老了,但精神矍铄依然,对人热诚如旧。李霁野先生先问我的生活情况和课程的安排,接着就问起了他在台湾的一些老友,他最怀念的是当时台湾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先生。他们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年轻时一起离开安徽的老家来到北平,又一起追随鲁迅先生参加未名社的活动,还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关进过监狱。海峡虽然隔断了他们的往来,但是不能隔断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李霁野先生在&ldo;文革&rdo;中的坚强不屈和今日对老友的深沉的怀念,都使我非常感动。
南大中文系为我安排的课是&ldo;汉魏南北朝诗&rdo;,从建安时代讲起。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上课地点是主楼一楼东侧那间约可坐三百人的阶梯教室,当时的系主任是朱维之老先生。
朱维之先生是一位学养过人的忠厚长者,我每次上课,他都坐在第一排与同学们一起听课。我在南开讲课约有两个月之久,原计划每周上课两次,每次两小时,讲授汉魏古诗。后来又增加晚间上课一次,讲授唐宋词。朱维之先生还是每次都亲来听讲,我见到朱维之先生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以为他不过六十岁左右,直到那年&ldo;五四&rdo;运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听到朱先生自己讲述当年参加&ldo;五四&rdo;运动的情况,说他六十年前参加&ldo;五四&rdo;运动时,年龄只有十四岁。我才知道朱维之先生已有七十四岁的高龄了。本来我对先生亲来听讲,早已感到惶愧,知道先生的年龄后,心里更是不安。尤其是天气热起来了,我的课排在下午两点到四点,教室里满满的都是人,大家都是汗流浃背。而朱维之先生则依然一直从容端坐,毫无倦容。因此我就为朱维之先生写了一首诗:
余勇犹存世屡更,江山百代育豪英。笑谈六十年前事,五四旗边一小兵。(《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五)
那时在国内,大家上课都是听那种传统的讲法,很少有从国外回来的人讲课,我就按我自己的习惯,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所以大家都觉得挺新鲜的。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反应非常热烈。来听课的人不仅坐满了整个教室的座位,而且连讲台边和教室门口都是人。有时我走进教室和步上讲台都很困难,于是中文系就想了一个发听讲证的办法,只许有证的人进入教室。这个办法实施以后,虽然解决了我走进教室和步上讲台的困难,但教室的阶梯上和教室后面的墙边窗口,仍然挤满了坐在地上或站在墙边的人们。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逐渐热起来,那时也没有空调设备,满教室的人,常常都是挥汗如雨。有一天一位女教师从讲台下传递过来一把扇子给我。黑色的扇面,上面用朱笔以隶书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那正是前几天在课堂中我偶然讲过的一首自己的词作,题目是《秋日有怀国内外各地友人》。那是在1978年秋天,当我决定要回国教书时,写下的这首词,寄给我以前在台湾教过的学生,还有在美国的友人,以及在北京的一些亲友和旧日的同学。词是这样写的:
天涯常感旧,江海隔西东。月明今夜如水,相忆有谁同。燕市亲交未老,台岛后生可畏,意气各如虹。更念剑桥友,卓荦想高风。 虽离别,经万里,梦魂通。书生报国心事,吾辈共初衷。天地几回翻覆,终见故园春好,百卉竞芳丛。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
扇面上写了这首词,也写了上款我的名字,但却没有写下款的署名,只是盖了一个小小的图章,而书法则写得极有功力。后来我才知道送我这把扇子的,原来是天津有名的书法家王千女士。于是我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女士:
便面黑如点漆浓,新词朱笔隶书工。赠投不肯留名姓,唯向襟前惠好风。(《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十二)
因为我在课堂上曾提到过一些我自己的词作,中文系就又提出了希望我能再给讲一门唐宋词课。同学们白天的课都已经排满了,于是就把唐宋词的课排在了晚上。大家的反应是同样的热烈,听课的人还是满满的,而且晚上不肯下课,我临走时最后一次课,一直到熄灯号都吹响了才下课。这件事我在那二十四首绝句里也有记载: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临歧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二十)
在这一期所有的课程都结束之后,中文系为我举行了一个欢送会。那是又一个挥汗如雨的夏日午后,不仅中文系师生都来了,许多来旁听过的人,也都来参加了这个欢送会。朱维之老先生的那一段致辞说得非常好,可惜没有录下来。朱维之老先生非常诚恳、热情,真是让人感动。学生致答谢辞的是现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王华。最后中文系向我致送礼物。他们拿来了一个包装得很仔细的长轴,请我到台上去,把长轴展开来一看,就是范曾先生画的另一张屈原像。后来跟范先生熟悉了,我曾跟他说,这一张屈原像跟我在碧云寺看见的那张屈原像比较,我更喜欢那一张。
[封神同人]穿成九尾狐,在封神世界发家致富 穿越之家有乖夫郎 最寒冷的冬天 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传 妄为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穿成反派的冷血师父 在A、O之间被迫营业 想结个婚可真难 龙傲天今天不开心 大唐:如此江山 请君自重 失明世子的朱砂痣 系围裙的萌汉 莺来燕去 渣攻再就业[快穿] 快穿之娇宠 重生后前夫有了读心术 木槿花开 只要月亮还在
王平安,现代中医世家的子弟,一次偶然机遇下,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那个中华医学大放光彩,同时开始向世界传播的辉煌时代---------------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依靠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来自未来,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无穷的财富 他,是宇宙最高文明的继承人,利用强大的科技帮助自己的国家崛起,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国度 他,一生桃花运不断,利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各种各样无穷的美女 金钱,美女,权利,他一样不缺...
龙主归来,看到妻子受辱,一怒之下,十万将士奔赴而来...
平凡无奇的人间界中,正酝酿着一场空前绝后的万年浩劫。一个来自小山村的无赖小混混,无意间觉醒了身体内的神秘血脉,吞噬天地灵气修成不灭仙体,嚣张踏入修真界,解开一个又一个远古禁秘,无意间引起了苍天风云茫茫人间,芸芸众生,无尽的古老深处,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远古禁秘?***欢迎进讨论群混混修仙43039959(将满)乾坤宗161169953(将满),87859192,大量空位。...
大道不灭,人道永昌!数百万年前,一场战乱席卷苍穹大陆,无数武神陨落,珍贵战技,战器被毁,武道崩断,再无人能成为武神。数百万年后,经过无数大能推算,世代完善,创造出法术法器替代失落的战技战器,完善了武道,但仍无人能成为武神,自此武神成为一个传说。一个被亲人夺走圣体的少年,机缘下得到葬有‘神’的大墓,他将成为揭开‘武神绝迹’的关键。神级功法,天级法术,至高法器妖孽般的领悟力,坚韧的心性,不屈的意志这就是洛尘。等级设定凝气,蝉凡,腾空,金丹,破窍,周天,化神,武神之境...
作者杨十六的经典小说神医魔后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神医魔后21世纪玄脉传人,一朝穿越,成了北齐国一品将军府四小姐夜温言。父亲枉死,母亲下堂,老夫人翻脸无情落井下石,二叔二婶手段用尽杀人灭口。三姐抢她夫君,辱她为妾。堂堂夜家的魔女,北齐第一美人,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她穿越而来,重活一世,笑话也要变成神话。飞花为引,美强惨飒呼风唤雨!魔医现世,白骨生肉起死回生!终于,人人皆知夜家四小姐踏骨归来,容貌倾国,却也心狠手辣,世人避之不及。却偏有一...